2024-0724-0122 庄子大宗师 修道七步骤 外天下 外物 外生 朝彻 见独 无古今 不生不死


Slip-box


To be fleeting notes

Fleeting


To be literature notes (Understanding)

L-Origin

这一集的主题是:修道的七个步骤是什么?第一步就很难了。

我们进展到《庄子‧大宗师》的第六章,这一章从前面发展下来就知道,既然庄子对道已经说清楚了自本自根,后面有自然界、有人类获得道之后,具体的作为跟表现。这一章就要接着问:能不能真的去修道,把那个道真的学会。

这一章是用两个人的对话来说明:到底修道是怎么回事?有哪七个步骤?七个步骤这种说法又怎么来的?这里面提到南伯子葵跟女偊(jǔ)两个人的对谈。女偊是里面的主要人物,他说明整个内容非常丰富。

我们分三段来说,先看第一段庄子怎么说的。

“南伯子葵问女偊说:“你年纪很大,面色却像孩童一样,这是什么缘故呢?”女偊说:“我体悟了道。”南伯子葵说:“道可以学得会吗?”女偊说:“不行,怎么可以呢?你不是合适的人选。

卜梁倚有圣人的才干而没有圣人的秘诀。我有圣人的秘诀而没有圣人的才干。我想教他,或许他可以真的成为圣人啊!即使做不到,把圣人的秘诀告诉有圣人才干的人,也较为容易。我必须以具体持守的方式来告诉他。”

这是第一段。我们听到说南伯子葵问一个人叫做女偊,为什么年纪这么大都已经七八十岁了,怎么脸色还跟孩童一样,就好像一个人修道之后返老还童了。女偊说:“我体悟了道。”南伯子葵赶快就问:“道可以学得会吗?”女偊说:“不行,怎么学得会呢?你不是合适的人选。”

这里知道,想要悟道有两个条件:一个是有秘诀,第二个是有才干。他提到一个人叫卜梁倚,卜梁倚是一个名字,后面也没有再出现。这边提到圣人,说明圣人也是悟道的统治者。一般人间的情况对圣人都比较熟悉,所以特别提到圣人。

接着就要问,有圣人之才也需要圣人之道。女偊这个人有圣人之道,但没有圣人之才。他可能是客气,就好像一个人要练武功,要有一个武功秘笈跟着练才可能练会,还要有一个好的身体跟聪明的悟性。光有秘笈,没有那个条件也练不成绝世武功。

在这里,女偊很好心,把他持守的经验说出来。就是第二段连续谈到七个步骤,我们听听看他在说什么。

庄子继续说。

“持守三天之后,就能遗忘天下;已经遗忘天下了,我继续持守,七天之后就能遗忘万物;已经遗忘万物了,我又继续持守,九天以后就能遗忘生命;已经遗忘生命了,然后能够透彻通达;透彻通达了,然后能够看见一个整体;看见一个整体了,然后能够没有古今之分;没有古今之分了,然后能够进入不死不生的境地。

使生命死亡的力量,本身是不会死的;使生命产生的力量,本身是不会生的。道对于万物没有什么不相送,没有什么不相迎,没有什么不毁坏,没有什么不成全。这又叫做『撄宁』。所谓撄宁,就是在一切变化纷扰中保持宁静。”

从他最后所说的道,就知道“道”根本是永远存在。人间的万物一直在变化之中,“道”永远一致,永远一样。现在讲到修养的步骤,前面是要算天的,代表有一个时间性。算一下三天、七天加九天,十九天,又出现十九这个密码了。

接着要问哪七个步骤,先按照一个顺序来说:第一步,遗忘天下;第二步,遗忘万物;第三步,遗忘生命。前面三步需要时间,我们简单说明一下。

什么叫遗忘天下:天下代表人间,你可以超越人间的各种价值观,各种成败是非,各种问题。完全“外”,“外”就是放在外面,遗忘它、超越它。

第二步,遗忘万物:万物就是整个自然界所有的一切。你超越了人间之后,还要超越整个万物。

第三步是遗忘生命:人的生命那么可贵,没有生命的话不是什么都消失了吗?连这个也要遗忘也要超越。

前三步听起来就不容易,其实第一步就做不到了。叫你遗忘天下,怎么可能遗忘天下,跟你相关的亲戚、朋友、家人、国人、天下人,里面所有的各种经历的事情,历史发展一路下来,各种传统里面精彩的内容,怎么遗忘?这是第一步而已,真的是不容易做到。

前面三步:外天下,外物,外生做到之后,第四步是关键。庄子原文叫做“朝彻”,好像早晨的阳光照亮一切,透彻通达、光明觉悟。觉悟到后面第二步,也就是整个来说第五步“见独”,看到一个整体。“独”这个字就想到《老子‧道德经》第 25 章所说的:道,独立而不改。那个“独”,代表它是唯一的一个整体。

接着第六步:无古今,没有古今之分,超越时间的一种限制。最后是:不死不生。不死不生四个字,表面上看有点可怕,求生不能求死不得,其实不是那个意思。这边不死不生是超越生死的观念,强调这个道怎样不死不生;强调一个人到了不死不生的境界就跟道一样。使生命死亡的力量,本身是不会死的;使生命产生的力量,本身是不会生的。如果本身也在死也在生,凭什么产生或是让其他东西死亡?

道对于万物没有什么不相送,没有什么不相迎。你来了,我不用迎接你;你走了,我不用去欢送你。万物该怎么来,怎么来;该怎么去,怎么去!道在一切变化中保持宁静。他还特别用一个词叫“撄宁”,这是庄子专用的术语。

最后这一段是南伯子葵问:“你怎么知道这一切?”这一段是《庄子》里面很难说清楚的段落之一,听了就知道。

我们看庄子怎么继续写。

“南伯子葵问:“你又是从那儿得到体悟的?”女偊说:“我得之于副墨(书本)之子,副墨之子得之于洛诵(背诵)之孙;洛诵之孙得之于瞻明(见理明白);瞻明得之于聂许(听理清楚);聂许得之于需役(具体实行);需役得之于于讴 (咏唱歌谣);于讴得之于玄冥(悠远寂静);玄冥得之于参寥(浩渺空虚);参寥得之于疑始(似始非始)。”

这些词谁能说得清楚?简单来说,他怎么知道?我们再倒推的方式,就是最早是什么?似始非始:好像开始又不是开始,没有人可以确定是什么情况;第二步,浩渺空虚:就是空空荡荡的,什么都抓不住;到玄冥:我们想到金庸小说“玄冥二老”是很厉害的坏人,出于《庄子》,代表悠远宁静。

再来自于咏唱歌谣:咏唱歌谣比较熟悉,就好像《诗经》是各个诸侯国咏唱的歌谣,里面都是长期流传下来的,谁写的不知道,发生什么事也不清楚;再继续下来才是具体实行:照着歌谣的内容去做,做久之后成为日常生活习惯的东西了。

接着是听理清楚:听清楚,人的听觉就能反映他是不是聪明。听清楚之后要见理明白,还要能够验证看得清楚;然后是背诵:比较熟悉的是背诵;到最后一步叫做书本:我们念书从书本开始,怎么办?

顺序再推回去:看了书本之后把它背下来,背下来之后就要去了解;了解之后就要听得清楚去想像,然后具体实行;实行之后,后面就变成歌谣;再推到悠远宁静,浩渺空虚,似始非始。

这样来回反覆的推,就知道人类的文化从哪里开始,这是整个谈到修道的过程七个步骤。可以很容易背下来:外天下,外物,外生,朝彻,见独,无古今,不死不生。

我们常常提醒自己,第一步外天下,你可能一辈子也做不到,至少我是做不到。但是至少了解之后慢慢努力,也许将来会有更深刻的心得。

L-My Words

修道七步骤:

  1. 外天下 - 超越人间
  2. 外物 - 超越自然界
  3. 外生 - 遗忘生命
  4. 朝彻 - 透彻通达如朝阳
  5. 见独 - 看到整体
  6. 无古今 - 超越时间
  7. 不生不死 - 合道撄宁

L-Zotero citation key

庄子 大宗师 68
傅佩荣讲庄子



To be permanent notes (Complete Ideas)

P-Self Explained Sentences

P-Connection

P-SlipBox